三峽第一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本網訊(孫鈺芳)童萬威的家位于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三峽村,從他新修的兩層小樓遠望,一眼便可看到長江中的白帝城島。
三峽村位于長江三峽的起點一一瞿塘峽口,是“三峽”的第一村。
▲?三峽村航拍圖
在童萬威家二樓陽臺上可看到對面山崖上掛著“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一千多年前,李白在此遇赦,心情大好,寫下不朽詩篇。千年之后,瞿塘峽口仍然風景如畫,江風吹來,沁人心脾。
前幾年,童萬威家還是三間磚房。
2010年,童萬威結婚了。那時的童萬威一心想搞養殖業,在考察了養殖成本和養殖市場后,小兩口決定養雞。
2011年,他們養的雞剛剛出欄就患上了禽流感,童萬威夫婦也因此債臺高筑。
童萬威的父母是老實本分的農民,積蓄無多。童萬威唯一的哥哥在一次事故中遭遇不幸,留下患病的妻子和一歲多的女兒無人照顧。
為挑起養家的擔子,童萬威夫婦只得外出打工,把大女兒和侄女留給老人照顧。
后來,二女兒出生。為了方便照顧兩位老人和三個孩子,2017年,童萬威夫婦回到家鄉,準備再創業。
“我老公不甘心,還想繼續養雞。我們當時申請了免息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貸了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童萬威妻子說。
這次他們養的是瑤雞,俗稱跑山雞,不在籠中圈養,而是在山里放養,出欄時間較長。
“這種雞肉質好,市場需求高,不愁賣。”童萬威說到。
▲?童萬威養殖的瑤雞
童萬威夫婦的一天是從凌晨四點開始的。他們要把近兩百只雞抓起來裝進雞籠。由于每個經銷商訂購的數量不同,他們裝雞時就會提前分好,貼好標簽。
五點多,童萬威已經把一箱箱雞籠整齊碼放到皮卡車上,妻子也已叫醒九歲的二女兒、四歲的兒子,并將他們收拾好后安頓到車上。童萬威驅車三十多分鐘來到奉節縣活禽市場,開始逐個商戶送雞、算賬,這期間兩個孩子在后座補覺。
七點多,童萬威帶著兩個孩子吃過早餐后,把他們分別送到學校,有時他還會再在縣城采購飼料、玉米等。
▲?童萬威在自家養殖場
“做養殖很辛苦,雞苗每隔七天要打一次疫苗,我們每批雞大概有3000多只,基本每次打疫苗都得熬通宵。”童萬威妻子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市場不接受活禽,我們只能自己殺雞。從沒殺過雞的我,必須硬著頭皮上。”
童萬威負責燙雞毛,看起來并不強壯的妻子則一晚要殺近兩百只雞。
靠著勤勞能干,童萬威家中的條件日漸改善,還蓋起了二層樓房,購買了一輛嶄新的皮卡車。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像童萬威這樣的養殖戶,三峽村還有幾家,他們有的養豬、有的養羊、有的養牛。此外,還有幾家種植戶。
今年不到50歲的吳振濤,看起來精神奕奕。試種了兩畝葡萄后,他近兩年的收益實現了翻番。嘗到了甜頭的他,雄心勃勃地想要帶著周圍的鄰居一起干,擴大葡萄種植規模。
“我種的是巨峰葡萄,味道格外鮮甜。”吳振濤熱情地介紹,“現在我們三峽村開發了旅游業,葡萄根本不愁賣。”
三峽村養殖業、種植業蓬勃發展的契機何在?
“政府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很大。三峽集團2015年以來對口幫扶我們村,先后開展了鄉村旅游產業、人飲工程、產業路、光伏發電、提灌工程、精品水果園、沿線環境整治、張家坡公路等項目,為我們發展產業經濟提供了便利。同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也為我們村帶來了更多市場需求。”三峽村支書劉必勇說到。
▲?三峽集團幫扶三峽村修建的白龍水廠
▲?三峽集團幫扶三峽村修建的灌溉水池
▲?三峽集團幫扶三峽村修建的光伏電站
“村里的基礎設施很方便,不論是干凈平坦的柏油馬路,還是飲水池,對養殖戶來說都很有必要。”童萬威妻子說到,“今年最熱的時候,外面40多度,養殖棚內達到50度。如此高的溫度,雞很容易被熱死。平時我們用山泉水給雞噴水降溫,可今年由于干旱,山泉水都斷了,多虧了三峽集團為我們村援建的白龍水廠,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而吳振濤則興致勃勃地展示了接入他家的自來水管,因為有這些水管,他家的葡萄才長得很水潤,每一串都沉甸甸地掛在枝杈上,“如果沒有水,這些葡萄會被曬成葡萄干。”吳振濤打趣到。
▲?吳振濤種植的葡萄
“今年這么干旱,人飲工程和提灌工程在保障村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村道都是柏油路,促進了村民產業發展;我們還修建了10多公里的產業路,是2米寬的水泥路,這樣村民可以把三輪車開到田里,方便采摘臍橙。”三峽集團駐三峽村第一書記李成濤說,“三峽集團援建的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20萬千瓦時,收益歸村集體所有。此外,我們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制定了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打造文旅融合示范村,2021年三峽村入選了重慶市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三峽村的產業路
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三峽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是村民切身感受到的,他們也樂于為三峽村的發展多盡一份力。
2020年,當童萬威家的養殖場被規劃用來修公路和精品水果園時,他們主動搬遷。“有機會的話,我們打算趁著村里發展鄉村旅游業的東風,開家民宿。我們這里景色好、交通方便,前面又有精品水果園,條件還是不錯的。”童萬威妻子說到。
▲?三峽村的精品水果園
童萬威家,這個昔日的貧困戶,在政策、資金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充分利用村里有利的基礎設施,發展起自己的產業。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奔走在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吳振濤則帶領幾個村民,在村里的幫扶下成立了合作社,葡萄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口袋也鼓起來了。
他們是三峽村不斷發展的典型,也是奉節縣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接續發展的縮影。
“這十年,我們全面落實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農村群眾長期因水而愁、因水而困的問題,全縣所有農村人口吃上了安全水;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種植臍橙、蔬菜、中藥材等農產品上百萬畝,做到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全面落實金融幫扶政策,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農戶意愿,提供小額信貸服務,讓農民增收致富。”奉節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楊永紅介紹道。
“三峽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用心用情用力,扎實做好奉節縣定點幫扶工作。自2012年以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90個,委派掛職干部11人次,大力支持產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等,為奉節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三峽集團掛職奉節的副縣長周揚介紹道。
本文攝影:陳旋? 孫鈺芳
編輯:李雷 楊思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