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興化灣:撬動海上風電發展的支點
本網訊(雷海超 程林)“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這是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福建興化灣,便有一個撬動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支點。
視頻制作:雷海超 程林
2017年至2022年的5年間,地處福建興化灣北岸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僅用一年多時間拔地而起,而后逐步形成風機、電機、葉片、鋼結構件等完整的產業鏈,推動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機組在這里從6.7兆瓦到8兆瓦、10兆瓦到13兆瓦,再到13.6兆瓦,不久的未來將有更大容量的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實現了我國海上風電制造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三峽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
站在產業園大廈眺望臺上,可感受到略帶腥味的海風勁掠,能看到產業園區內一北一南兩臺“大風車”在疾速轉動。三峽集團福建能投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雷增卷介紹說:“由于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福建海上年平均風速每秒可達9米左右,這樣的風資源在全國乃至全球都處于前列。好的資源就要用好的機組,否則就會把好的資源‘碎片化’。”
2015年6月,三峽集團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峽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戰略,雙方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明確了兩大合作目標:一是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二是規模連片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三峽集團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于興化灣打響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的“第一仗”——三峽集團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總裝機容量357.4兆瓦。
“在2017年興化灣一期項目開工前,國內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還停留在5兆瓦以下。為了更好開發福建海上風能并帶動中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峽集團結合福建海上風電資源稟賦,在興化灣一期項目建設了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樣機試驗風場,選取國內外8家知名風機廠商生產的14臺5兆瓦以上的風電機組同臺競技,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創造了當時機型最新、機型最多、單機最大、施工裝備最強、建設速度最快等多項紀錄。通過大容量機組達到降本增效,實現集約用海、節約用海,讓每一縷風發好每一度電,也為產業園引進先進海上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打下了基礎。”雷增卷介紹道。
在興化灣一期項目中,金風科技研發制造并投入安裝使用的6.7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是首臺(套)產品,也是金風科技向海上風電大容量風機進軍的第一步。福建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華說:“對于金風科技來說,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機遇。金風科技通過努力成功地把這次挑戰變成海上風電大容量風機的創新發展機遇。6.7兆瓦機組是興化灣一期項目中容量最大的風機,也是當時亞太地區最大容量的海上風機。金風科技采用了技術成熟的直驅永磁技術路線,加上全過程嚴格的質量把關,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各方密切配合,在倒送電后的10個小時內實現一鍵啟機,并保持了良好的運行狀態。這得益于三峽集團創造的同臺競技的機會,也得益于在同臺競技中汲取了兄弟企業好的做法和經驗。”
在此之后,金風科技率先入駐產業園、率先實現全面投產、率先實現“福建造”海上風機出口。胡建華說:“三峽集團打造產業園規劃先行、目標明確、路線清晰,金風科技所實施的海上風電、海外市場的‘兩海戰略’也與三峽集團對產業園的規劃高度契合。金風科技在產業園陸續成功研發了6.7兆瓦、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于今日下線13.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產業園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產業鏈成員單位的入駐實現了風機主要部件的本地化生產制造,如中國中車生產發電機、艾爾姆公司生產葉片、水電四局生產塔筒等,有利于產業鏈協同發展。同時,企業間形成了你追我趕、互相促進的局面,海上風機產業不斷有新的突破。”
東方電氣集團所屬東方風電是入駐產業園的另一家海上風機整機制造廠商。由東方風電制造的我國自主研發的當時亞太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10兆瓦海上風機就在興化灣二期項目中率先投入使用,并網發電。東方電氣福建分公司(籌備組)副組長周林說:“這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引領中國海上風電進入‘兩位數時代’,至今已經穩定運行超過2年時間,取得超過預期的良好效果。”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
談及產業合作,周林說,東方電氣自入駐產業園以來,制造的海上風電機組從5兆瓦發展到13兆瓦,成為國內排名前列的風電裝備制造商。三峽集團在推動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和大型化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東方電氣研發制造的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就是在三峽集團的支持下,由雙方攜手打造的標桿。樣機投運后,東方電氣又中標三峽集團長樂外海項目的批量訂單,已有10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于2021年底在該項目并網投運,使得“樣機研發—樣機示范—批量推廣”模式更加成熟,推進了國產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發展進程。
走在產業園堆場,一臺臺白色的風機整裝待發。雷增卷說, 5家入園企業的研發生產制造能力在亞太區域甚至在全球都是比較領先的。比如,東方電氣今年2月下線的13兆瓦風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風科技還將下線更大容量的機組,艾爾姆生產的107米長葉片出口歐洲。產業園已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建設安裝、運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產業園內生產的產品已經銷往周邊省份,并出口英國、土耳其、埃塞俄比亞、斯里蘭卡等“一帶一路”國家,初步實現“立足福建、面向沿海、輻射全球”的戰略目標。
當前,產業園二期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將進一步實現海上風電裝備產業的生產規模化、布局專業化、產品多樣化、產業協同化、市場全球化。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先進的技術創新、規模化開發,實現海上風電的平價化,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雷增卷表示,“創新創造、走向全球,這是成為海上風電引領者的題中應有之義。此外,還有規模要引領,人才隊伍要引領,成本控制、效率效益等等也要引領。通過資源開發實現技術創新,實現‘從長江走向海洋,做海上風電引領者;從福建走向世界,讓中國裝備譽滿全球’目標。”
逐風踏浪、向海而行。整齊的風車矩陣在興化灣排列,潔白的風車悠悠轉動。雷增卷說:“三峽人有紅色的基因,我們將大力弘揚三峽精神,堅決落實‘海上引領者’戰略,加快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步伐,以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資源開發,在福建全力建設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風機‘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打造我國海上風電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三峽力量。”
本文圖片均由三峽能源提供
編輯:陳曉英 萬紫薇 楊思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