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鑄造大國重器 奮力實現“兩翼齊飛”
白鶴灘工程向投產發電目標穩步邁進
繼三峽工程建設之后,三峽集團溯江而上,在金沙江下游投資建設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四座世界級水電工程。
隨著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相繼投產發電,2020年6月底,烏東德水電站也迎來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關鍵時刻,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走廊即將形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世界在建第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建設一線,上萬名建設者正在日夜奮戰,朝著2021年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目標全力沖刺。
迎風而上,劍指發電目標不動搖
2020年是白鶴灘水電站決勝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目標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三峽集團攜手全體參建單位從容應答,劍指2021年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目標不動搖,交出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不誤”的答卷。
“疫情防控壓力最大的春節期間,仍有5000余名建設者堅守白鶴灘一線,圓滿完成各項生產目標。”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汪志林說。
按照三峽集團部署,白鶴灘水電站第一時間吹響全面復工復產集結號。經過有序協調,一輛輛載有生產物資設備的運輸車駛入工地,上萬名一線建設者通過“點對點”專車返回工作崗位,常態化疫情防控就此展開。
全面復工復產進程中,白鶴灘工地捷報頻傳——
4月2日,左岸首批550千伏升壓變壓器成功轉運;
4月7日,水墊塘工程完工;
4月10月,左岸進水口雙向門機主梁吊裝完成;
5月29日,白鶴灘水電站機組蝸殼安裝完成。
……
初夏6月,白鶴灘水電站連續實現兩大關鍵節點目標。6月6日,基坑啟動進水,標志著大壩具備擋水度汛條件,工程建設進入新紀元。6月21日,首臺機組轉輪成功吊裝,拉開世界首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總裝的序幕。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三峽集團在以白鶴灘水電站為代表的重點工程建設中跑出“加速度”,彰顯中央企業在加快復工達產,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的擔當作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三峽力量。
矢志創新,把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三峽工程時說,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過程,就是一線水電人矢志創新打造創新型示范工程、牢牢掌握大國重器的歷程。白鶴灘大壩橫亙于金沙江上,壯美至極。它的誕生意味著建設者已攻克柱狀節理玄武巖大壩基礎處理、超大體積大壩混凝土溫控防裂等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
雄偉的大壩亦有“大智慧”。得益于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究運用,白鶴灘大壩擁有感知、處理溫度信息的能力,并且能進行自我溫度調節,與“姊妹花”烏東德水電站一道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大壩”。
白鶴灘水電站單機容量100萬千瓦,居世界之首。三峽集團與兄弟央企攜手闖進世界水電裝備“無人區”,自主研究設計,掌握核心技術,全球首臺單機容量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第一聲轟鳴將從白鶴灘發出。
白鶴灘水電站擁有世界最大的無壓泄洪洞群,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工程建設者在書寫高流速泄洪洞全過流面澆筑常態混凝土行業新紀錄的同時,為推動水電工程裝備和施工工藝發展提供白鶴灘方案。
白鶴灘水電站自規劃設計以來,廣大建設者不斷攀登世界水電技術巔峰,將一座世界級工程建設成當之無愧的創新工程,推動中國水電實現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不忘初心,奉獻世界一流精品工程
在白鶴灘大壩左岸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塊書寫著“千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標志牌。這八個字是白鶴灘建設者的初心使命,也是他們多年實踐的真實寫照。
“本階段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有效,工程施工質量受控,是同類水電工程典范。”——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工程質量監督站發布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工程2019年度質量監督報告》中,給予白鶴灘水電站高度評價。
這份沉甸甸的肯定從何而來?
大壩建設者的答案是24小時盯倉,是標準化工藝,從白鶴灘大壩取出的世界最長混凝土芯樣即是證明。地下廠房建設者的答案是混凝土施工免裝修目標,呈現陶瓷光澤的清水混凝土即是證明。泄洪洞建設者的答案是“鏡面”混凝土標準,平整光滑、過水如鏡的澆筑面即是證明。金結安裝施工人員的答案是精雕細琢,合格率在99%以上的“藝術品”即是證明。
建設者的答案看似不同,卻都不難體會其打造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初心和使命。
行業領先的“三峽質量”,同樣離不開三峽集團不斷提升的大水電建設管理水平。目前,全員質量管理理念已深化到白鶴灘水電站每一個工作面,標準化工藝的推行已全面鋪開,白鶴灘建設者還將如何刷新“三峽質量”值得期待。
綠色發展,不改綠水青山之顏
世人愛三峽,因為三峽工程有各種惹人喜愛的樣子。晴空碧日下的三峽工程落落大方,云煙繚繞間的三峽工程溫婉神秘……三峽集團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在運行好、管理好三峽工程的同時,呵護著三峽怡人風光。
三峽人這一份對綠水青山的深深眷戀,在白鶴灘水電站也得以延續。
2018年,白鶴灘工程建設者完成罐車沖洗廢水處理系統改造升級,這是繼大壩高低線混凝土廢水處理系統后,白鶴灘建設者在生產廢水處理領域交出的新答卷,打通了施工區關鍵生產廢水“零”排放的最后一里路,為中國水電行業廢水處理摸索出一條“綠色之路”。
同年,白鶴灘水電站施工區內大壩骨料運輸車全部更換為以低溫液態天然氣為燃料的新一代天然氣汽車,按照全年使用天然氣817.2萬立方米來計算,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9605.24噸,每月可減少2.5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施工粉塵控制難、效果差。技術人員針對鉆孔、爆破、運輸、翻渣、棄渣五個環節“對癥下藥”,形成粉塵控制“五部曲”,解決了施工粉塵控制的“老大難”問題。
通過落實“五位一體”環境管理體系,白鶴灘施工區空氣質量已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生產廢水實現100%回用,新增綠化面積130公頃,為大型水電工程文明施工和綠色生產提供“三峽方案”。
黨建引領,筑牢大國重器根與魂
“汗水浸透你的青春,江河知道你是誰,泥漿裹滿你的赤誠,你就是那個鑄就大國重器的功臣!”2018年“七一”前夕,白鶴灘施工區近200名黨員灌漿者齊聚大壩基坑,共同唱響《灌漿者之歌》,用歌聲表達廉潔自律職業操守和誠實守信的精神追求。
——共筑“廉潔大壩”是白鶴灘施工區大黨建的一頁真實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三峽集團傳承紅色基因,在白鶴灘工程建設中構建施工區大黨建工作格局,筑牢大國重器建設的“根”與“魂”。
在施工區大黨建格局下,一個又一個黨員紅旗崗、先鋒號和攻關小組深入到大壩澆筑倉面,深入地下廠房金結制造安裝現場,深入到每一個關鍵施工部位,圍繞中心工作抓黨建。
180天,125份現場備忘錄,820余條快速決策——在處理右岸廠房開挖期間圍巖變形問題的過程中,參建各方組成黨員先鋒號,與時間賽跑,用最短時間啃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應急加固這塊硬骨頭,為按期實現首批機組發電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白鶴灘水電站施工區已有超過260個“黨員崗號組”項目,涵蓋工程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走出了一條有三峽特色的大型工程黨建好路子。
白鶴灘水電站已進入決勝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的沖刺階段,三峽集團率領全體白鶴灘建設者堅定信心、保持干勁,弘揚新時代三峽精神,努力為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走廊貢獻更多力量。(《中國三峽工程報》全媒體記者 杜健偉)